• 地址:江苏省睢宁县下邳大道白塘河湿地公园
经藏选读
当前位置:首页 > 经藏选读
禅语

禅语

(一) 最好的生活是:时光、浓淡相宜。人心、远近相安!


(二)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,有了真正的佛法,就有了办法。只要认真修,坚持修,就一定会解脱,一定能成佛。



(三) 处事不必求功,无过便是功。为人不必感德,无怨便是德。


(四) 得不到的东西,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,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,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。当有一天,你深入了解后,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。


(五)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,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。


(六) 一念愚即般若绝,一念智即般若生。


(七) 无事莫把闲话聊,是非往往闲话生。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,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。


(八) 伤害别人,就是伤害自己,不尊重别人,别人也不会尊重你。


(九) 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给的,内心满足即圆满;若内心不知足,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。所谓圆满不是没苦乐,而是苦乐随喜,悲喜随缘。


(十) 坏孩子,父母总是比较操心。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,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,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。


(十一) 很多人信佛,学佛都是形式上的,真正信佛了,相信因果,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。


(十二) 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。


(十三) 一个要杀,一个要救,要杀的是因为怨,要救的是因为爱,因果循环。


(十四) 人一简单就快乐,一世故就变老。保持一颗年轻的心,做个简单的人,享受阳光和温暖。保持一颗开朗的心,做一个乐观的人,即使是阴天也能阳光灿烂!生活就应当如此。


(十五) 你的身体是坛城,你要爱护你的坛城、庄严你的坛城,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。


(十六) 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,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,都是为众生,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,说什么都是咒语,都是智慧。你自己就是佛。一切都是你,你就是一切。


(十七) 临终之际,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,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。


(十八) 笑儿,佛界常说,因果循环。我们自此开始,那么,便由此地而终罢。


(十九) 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


(二十) 学佛第个观念,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。你看众生的过错,你永远污染你自己,你根本不可能修行。


(二十一) 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,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,即使找到了,也不会长久,很快又会消失的。


(二十二) 悟心容易息心难,息得心缘到处闲。


(二十三)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,独去独来。苦乐自当,无有代者。


(二十四) 不要总想改变别人,自己要先管好自己,别人自然会尊重你,喜欢你,信任你,拥护你。


(二十五)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,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。


(二十六) 一切恩爱会,无常难得久;生世多畏惧,命危于晨露。


(二十七) 智人除心不除境,愚人除境不除心。心即除矣,境岂实有。


(二十八) 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听屠门夜半声。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,灾祸横生,多看看横si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?


(二十九) 人天福报非久计,苦海茫茫莫留连。


(三十) 于求乐有情,刀杖加恼害,但求自己乐,后世乐难得。于求乐有情,不加刀杖害,欲求自己乐,后世乐可得。


(三十一) 菩提本无树,明境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

(三十二) 起见生心,分别执著,便有情尘烦恼、扰攘,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,修到一念不生之处,即是本来面目。


(三十三) 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,随其心净,即佛土净。圣人求心不求佛,愚人求佛不求心;智者调心不调身,愚者调身不调心。


(三十四) 能善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。


(三十五) 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,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。


(三十六) 狂妄的人有救,自卑的人没有救,认识自己,降伏自己,改变自己,才能改变别人。


(三十七) 忌妒别人,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。忌妒别人,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。


(三十八) 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,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。


(三十九) 离心者,非是远离于心,但使不着心相。


(四十)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,这个就是慈悲。


(四十一) 客来一句问候,客去一句祝福,不分张王李赵,都是善缘;境生一份喜悦,境灭一份清静,莫辨真妄,无非心造。


(四十二) 若人生百岁,不见生灭法,不如生一日,而能得见之。


(四十三) 目空一切的,未必不自卑。没心没肺的,未必不悲伤。唉声叹气的,未必不贪欢。斤斤计较的,未必不善良。自己喜欢的,自己喜欢就好。


(四十四)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,都会说出同一句话,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!


(四十五)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,是修正自己,而不是修正别人,放下我执我爱,慈悲一切众生,才是佛法的真谛。


(四十六) 念动急觉,觉之即无,久久收摄,自然心正。


(四十七) 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,从本无生无可灭。即此身心是幻生,幻化之中无罪福。


(四十八) 净心守志。可会至道。譬如磨镜。垢去明存。断欲无求。当得宿命。


(四十九) 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净土。


(五十) 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,才能达到生死自在。
版权所有@睢宁水月禅寺官网 www.shuiyuechansi.cn    E-mail:snshuiyuechansi@126.com    地址: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下邳大道南侧白塘河省级湿地公园内
苏ICP备15009172号-1  电话:0516-68068118    传真:0516-68063553
有事点这里

  • 水月禅寺

  • 白塘河湿地公园

  • 扫描在线购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