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地址:江苏省睢宁县下邳大道白塘河湿地公园
佛说出离世间的菩提心,身心仍在世间
2014-02-25 16:12:00 点击量:
佛说出离世间的菩提心,身心仍在世间
--摘自《大日经》浅释--净慧法师
【秘密主彼出世間心住蘊中。有如是慧隨生。若於蘊等發起離著。當觀察聚沫浮泡芭蕉陽焰幻等。而得解脫。謂蘊處界。能執所執。皆離法性。如是證寂然界。是名出世間心。】
佛接着说,出离世间的菩提心,身心仍在世间,住于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中;而心性生起的智慧,远离对五蕴区宇的我、法执著;如莲花根茎于污泥中,花叶不染于污泥。
当以智慧观察五蕴,
色如聚沫,见各种相聚散纷扰,如如法性与众缘和合了不可得; 受如浮泡,遇众缘和合如幻无常,止生灭、住真常了不可得;
想如芭蕉,随众缘和合生灭不止,恒常坚实了不可得;
行如阳焰,顺众缘和合盛衰轮转,清净无求了不可得;
识如虚幻,藏业习、失本原,显众缘和合相有变化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心了不可得。
观五蕴皆空寂无著力,真心自性即解脱于业习力的绑缚。
禅行入空,身心五蕴与六根、六尘、六入的十八界诸法中,一切相空无我能执著,一切法空无我所执著,如是心性寂然的境界,为证得出世间心。
禅修密行的人,从一念称南无佛,至净念一句南无佛,入定空三昧门,证我、法二空,智慧自然生起,才能观五蕴皆空,才所观诸法空相,觉自性寂然,证出世间智慧。
净念一句南无佛,离著无执不分别,是修行人发菩提心后,超越声闻、缘觉的正路。
古德称发菩提心,超过声闻、缘觉境界,如含苞莲花;虽未开敷,却出清流之上。
--摘自《大日经》浅释--净慧法师
【秘密主彼出世間心住蘊中。有如是慧隨生。若於蘊等發起離著。當觀察聚沫浮泡芭蕉陽焰幻等。而得解脫。謂蘊處界。能執所執。皆離法性。如是證寂然界。是名出世間心。】
佛接着说,出离世间的菩提心,身心仍在世间,住于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中;而心性生起的智慧,远离对五蕴区宇的我、法执著;如莲花根茎于污泥中,花叶不染于污泥。
当以智慧观察五蕴,
色如聚沫,见各种相聚散纷扰,如如法性与众缘和合了不可得; 受如浮泡,遇众缘和合如幻无常,止生灭、住真常了不可得;
想如芭蕉,随众缘和合生灭不止,恒常坚实了不可得;
行如阳焰,顺众缘和合盛衰轮转,清净无求了不可得;
识如虚幻,藏业习、失本原,显众缘和合相有变化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心了不可得。
观五蕴皆空寂无著力,真心自性即解脱于业习力的绑缚。
禅行入空,身心五蕴与六根、六尘、六入的十八界诸法中,一切相空无我能执著,一切法空无我所执著,如是心性寂然的境界,为证得出世间心。
禅修密行的人,从一念称南无佛,至净念一句南无佛,入定空三昧门,证我、法二空,智慧自然生起,才能观五蕴皆空,才所观诸法空相,觉自性寂然,证出世间智慧。
净念一句南无佛,离著无执不分别,是修行人发菩提心后,超越声闻、缘觉的正路。
古德称发菩提心,超过声闻、缘觉境界,如含苞莲花;虽未开敷,却出清流之上。